“落霞与孤鹜起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使南昌的风物与美景名扬天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典故使南昌迄今为止依然沿用洪城的称谓。如今的南昌市不仅景色秀丽,更是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急行军,工农业发展水平突飞猛进。作为服务于工农业的物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在南昌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南昌物流行业协会成立,这是南昌市物流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从此,作为反映南昌市物流企业利益诉求的正式组织,作为连接南昌市物流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纽带,江西省南昌物流行业协会为南昌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月27日,记者来到南昌市采访了南昌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学敏,探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物流行业生机勃发的原因。
上通下达 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据南昌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学敏介绍,江西省南昌物流行业协会是由江西省南昌商业储运总公司、江西省物资储运总公司、江西省交远物流有限公司、兴发物流(南昌)有限公司、江西省兰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发起组建的,协会由江西长运物流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等50多个会员单位组成,协会汇聚不同物流业态,有从传统仓储、运输向现代物流迈进的企业,有港口、保税区等现代物流以及以货运、信息、配载为主的信息平台,有物流人才培训、咨询的机构和大专院校。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及上市公司等。从事物流业务的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单位或个人自愿参加的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高学敏认为协会应该发挥上通下达的作用,在南昌市物流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据介绍,自协会成立之日起便牢固树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观念,加强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增加管理透明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为了推动南昌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协会在制止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和其他违法行为,建立物流业宏观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制度和方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在搞好市场调研预测,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组织信息交流,推动经济技术协作;依托高校和培训机构,培养本土物流人才方面协会更是不遗余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据高学敏介绍,2013年,南昌市物流成本大概占到GDP的19%,全国平均比率大概为18%,这一数字不仅高出了发达国家,也高出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物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物流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南昌市物流协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和众多物流企业积极建立南昌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在货物、车辆、仓库三者之间打造一个公用的信息平台,打破彼此孤立的尴尬局面,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为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仓储能力、以及涵盖海关、税务、工商、保险、土地、交管、消防、公安等部门的最新物流综合信息,依靠信息手段避免市内物流资源闲置于重复建设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企业依托平台与海关、商检、税务等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的信息整合,实现一站式行政监管服务。通过对进出货物的状况分析捕捉商机,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和决策能力,实现商流和物流的信息互动,促进南昌市物流的合理流动,推动南昌市物流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南昌市物流行业协会的努力,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大中型物流企业也因为新的人才资源的进入,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
利用区位优势促进南昌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和赣江、抚河的下游,鄱阳湖西南岸。由南向东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毗邻,是承接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必经的中间地带。南昌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及其明显,高学敏认为,南昌市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规划应该立足省会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和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构建为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会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消费服务的物流网络,形成辐射全省及周边经济区域,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开放型现代物流体系。要想形成承东接西,贯穿南北的物流体系离不开完善的交通网络。
据高学敏介绍,南昌市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运输较发达,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具有较好基础,支撑南昌市物流业形成铁、水、公、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在铁路运输方面,京九铁路贯穿南昌市南北,浙赣铁路贯穿东西,与皖赣、向乐铁路线形成铁路交通网络,与厦门、深圳等沿海发达海运城市合作的海铁联运发展较快,初步实现了外贸货物直通运输和快捷通关。据高学敏介绍,目前高铁已联通南昌和海峡经济圈,从南昌到厦漳泉经济圈只需3个小时,3个小时是未来南昌市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包括长沙、深圳、武汉、南京、上海的理想时间,3小时经济圈为推动南昌市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在公路运输方面,市区内以昌东大道、生米大桥、城市高速外环、昌湾大道等为重点的城市快速交通网初步形成,市辖区域内的公路也全部成网,与市辖中心城镇的交通耗时约半小时。105(京珠)、316(福兰)、320(上昆)三条国道和赣粤、昌九、梨温、昌樟、温厚等高速公路交汇,以南昌为中心,省内通达九江、鹰潭等城市耗时约2小时,省外通达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安徽、湖北、湖南等周边省会城市耗时约6小时。
在水路和航空运输方面,南昌市通江达海,拥有三河两湖,南昌港是赣江最大的港口,是水运中转和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水路运输最大内河装载能力为1000吨,远洋装载能力5000吨,可通达赣江、抚河、锦江和鄱阳湖沿岸城镇及长江各口岸,可由九江沿长江水域经上海港出东海,直达世界各地,从而为开展“长大笨重”产品的物流提供了低廉的基础设施;南昌市昌北国际机场距市中心仅20分钟车程,快捷的航空运输服务为南昌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把南昌市的物流网络延伸到全球。
目前南昌的大物流、大流通的格局已经形成。高学敏认为,南昌市物流行业协会应该在南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打造现代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南昌优越的区位地域优势,加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充分服务于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增强南昌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力争使南昌市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京九沿线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中心,成为中部地区经济规模较大,产业能级较高、资源配置能力较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促进南昌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