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品鉴赏 > 轻微卡 >
一问一答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4 日期:2014-06-13

强国的基础条件。那么,在我国汽车产量已达2000万辆级别之际,未来,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又该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地推进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为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创新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重大专项的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发挥重大专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一批行业检验检测可靠性和寿命测试实验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汽车装备制造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实现高端装备产业化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术进步的健全机制,建成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大型企业集团自主确定技术改造项目,自主选择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手段来筹集技术进步资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全链条的应用和发展,实现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转变,以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是着力增强产业的配套能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的集成水平;充分利用好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契机,重点支持大型精密轴承技术、高档液压和系统技术、高压液力元件技术,不断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化率,为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制造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汽车装备制造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延伸产业链,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努力成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服务型制造作为汽车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由以产品为核心向研发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在线测量、检验、监控等服务业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